在健康消费升级的浪潮下,药食同源理念驱动的颗粒固体饮料市场持续升温。众多品牌商瞄准这一蓝海,却常被一个现实问题所困扰:药食同源颗粒固体饮料代加工,究竟多少量才能起做?这背后,远非一个简单的数字。
核心要素解析:决定起订量的关键维度
1.配方复杂度与原料特性:
原料种类与来源:配方中涉及的药食同源原料种类越多、来源越特殊(如需进口或定制提取物),对原料采购的最小经济批量要求越高,间接推高起订量。部分珍稀原料本身就有较高的采购门槛。
物理特性与工艺适配性:原料的吸湿性、流动性、粘性等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制粒(湿法制粒、干法制粒、摇摆制粒等)工艺的选择和参数设定。复杂配方需更多调试,小批量试产成本需分摊,起订量自然提升。
2.生产工艺与设备产能:
专属工艺与设备调试:每条生产线在切换不同配方产品时,需进行彻底的清场、设备参数调试(混合时间、制粒目数、干燥温度时间、整粒参数等)和试生产验证。此过程产生固定成本(人工、能耗、物料损耗)。为摊薄成本,代工厂通常设定基础起订量。药食同源颗粒固体饮料代加工的核心工艺环节(混合、制粒、干燥、整粒、包装)均涉及此成本。
设备最小经济运行量:大型制粒机、沸腾干燥床、自动包装线等设备均有其最低有效运行量。远低于此量不仅效率低下,单位成本也会飙升。
3.包装形式与定制化程度:
包材定制成本分摊:若涉及定制化的铝箔袋、罐装、瓶装设计(版费、模具费),这部分高昂的一次性投入需分摊到首批订单中。包装越独特复杂,分摊所需的最小起订量越大。
标准包材采购量:即使使用代工厂现有标准包材(如通用尺寸铝箔袋),供应商也有最低起订量要求。
4.合规与品质保障成本:
批次检验:依据法规要求,每批次产品必须进行出厂检验(微生物、理化指标等),检验费用相对固定。小批量订单的单位产品检验成本占比显著提高。
体系运行与文件记录:严格执行GMP管理体系、批生产记录、检验记录的维护成本不因批量小而降低。
行业普遍起订量范围
基于上述因素,当前药食同源颗粒固体饮料OEM贴牌代工的常见起订量基准为:
1.按成品重量计:通常在500公斤至2000公斤区间。这是大多数代工厂平衡成本与客户需求后设定的基础门槛。
2.按成品包装袋/罐数计:通常在5万袋至20万袋(以常见的10g-20g/袋计)或1万罐至3万罐(以100g-300g/罐计)区间。
“药食同源制粒代加工多少起做?”其答案植根于产品特性与专业生产的深度结合。选择一家兼具深厚技术底蕴、透明高效服务的保健品OEM贴牌代工合作伙伴理解起订量背后的逻辑,有助于品牌方更理性地规划产品上市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