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,大健康食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,许多品牌方选择通过OEM(贴牌生产)模式快速推出产品。然而,委托生产并非简单的下单交货,涉及多项合规手续与流程。了解这些关键步骤,不仅能确保合作顺利,还能避免法律风险。
一、明确自身需求
在寻找OEM厂商前,品牌方需明确自身需求,包括产品定位、目标人群、功能卖点等。例如:
产品类型:是代餐粉、益生菌还是功能性饮品?不同品类对应不同的生产资质。
配方与标准:是否已有成熟配方?需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(如GB标准)。
产能与预算:预估订单量,确保厂商产能匹配,同时控制成本。
清晰的需求能帮助筛选合适的代工厂,提高沟通效率。
二、合规审核
大健康食品生产受严格监管,合规是合作的前提:
厂商资质核查:
确认工厂具备《食品生产许可证》及相应类别资质(如保健食品需GMP认证)。
检查过往合作案例,避免“贴牌陷阱”。
产品备案或注册:
普通食品需完成企业标准备案;
保健食品需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“蓝帽子”注册审批。
标签合规:包装需标注真实成分、生产商信息,避免虚假宣传。
三、签订合同与生产监管
合同条款:
明确双方权责,包括知识产权归属、质量验收标准、交货周期及违约责任。
保密协议(NDA)保护配方与商业信息。
生产过程把控:
定期现场稽核,确保原料、工艺符合约定;
要求厂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(如重金属、微生物等)。
大健康食品OEM合作的核心在于“专业+合规”。品牌方需从需求梳理、资质审核到生产监管全程参与,选择有实力、信誉的厂商。只有夯实这些基础,才能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信任,实现长期发展。